平平凡凡做事,平平凡凡做人,平凡的积累就是不平凡。二十八年如一日,兢兢业业地干工作,精益求精地搞技术,咸阳礼泉县农机管理站副站长、高级农艺师孙向军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基层科技工作者之歌。
他遇到问题总是喜欢研究,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。为了解决群众果园施肥费钱、费力、效果不好的问题,他协同农机生产企业,积极开展研制、调试、生产工作,研制开发的Km-30型开沟埋肥机获得了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,研制开发的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和履带式开沟机获得了2项国家专利。
孙向军在石潭镇南其村指导村民种植红薯技术。
孙向军多次受到省、市、县各级业务部门的表彰,多篇科技论文在科普刊物上发表。为了解决北部山区和旱腰带地区群众迫切需要的耐寒、抗旱葡萄新品种问题,他开始了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工作。通过近7年的选育,2016年12月“礼泉超红”葡萄通过了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最终审定,也使他收获了一枚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奖章。
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,指导群众生产在田间地头,深知农民对科技的渴求。他想农民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善于抓住重点,用农民的话讲述科技知识,农民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。他常说:“搞好科技服务,让农民种地有效益,就是我们农业人的宿命。”
孙向军在现场给职业农民讲解果园栽培技术。
在产业扶贫期间,他自筹2万元资金,为叱干镇东相虎村和淳化县卜家社区2个贫困村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,完成马铃薯播种面积40亩,实现亩产值4000元,为县域产业扶贫作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。
由他带队组建了礼泉县农业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,吸纳技术干部43人,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7名,县域乡土专家12名。通过专家工作站这个平台,驻站专家以常态化技术巡查和指导的方式不断发现群众、园区或者基地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,通过现场培训和指导的方式现场解决问题,或者通过微信沟通交流的方式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,得到群众的肯定和好评。全年共召开技术研讨会3次,组织现场观摩会15场次,开展巡回技术服务200余场次,完成集中授课60课时,有效解决了果农和园区技术、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得到广大果农群众和企业的一致好评,有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近年来,他先后帮助企业和合作社编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余个,完成有机农产品认证1个,获得陕西省“三区”人才服务先进工作者称号。2018年,为了解决果园打药费时、费工、污染严重的问题,他带领技术人员,自筹资金开展技术攻关,通过80余次的试验和改进,获得突破。2019年,荣获了咸阳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。2020年大年初二,在新冠疫情初期,面对疫情,他积极组织植保无人机,奔赴一线,为全县重要广场、道路、社区和重点村组开展义务消毒工作2个多月,有效安抚了群众恐慌情绪,为合力打好疫情攻坚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